可爱老人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会员
搜索
查看: 1252|回复: 8

承载千年风情神韵——秦腔:黄土地上的苦乐歌 收藏人:汉茂油桃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4-8-6 05:5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汉茂油桃 于 2014-8-6 06:01 编辑

秦腔颂

宇宙无极,万物天成。诀别蒙昩,开创文明。

大秦之腔,华夏原声。汉唐音韵,一脉相承。

慷慨激昂, 气贯长虹。龙腾虎跃,大美有形。

锦绣梨园,万紫千红。礼乐传诵,天地和鸣。

高台教化,恵泽百姓。书写春秋,歌咏真情。

中国秦腔,风骚独領。中国秦腔,日月与共



承载千年风情神韵——秦腔:黄土地上的苦乐歌


秦腔是西北黄土高原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,也是三秦文化的典型代表,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。直到今天,听着西安城墙根下的老戏迷、黄土高原上的赶牛娃传唱的秦腔,人们不禁要追寻它的脚步,探索它的魅力所在……

“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,三千万愣娃齐吼秦腔。”秦腔是陕西的代表剧种,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如同羊肉泡馍、兵马俑一样,成了陕西的象征。如今,它的声音早已跨越了三秦大地,成为西北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戏曲。


一方水土一方戏

秦腔,又称乱弹,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,是在古时陕、甘、宁一带民间歌舞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。由于它产生于民间,所以能够生动地反映出人民的愿望、爱憎、痛苦和欢乐,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斗争,因而有着深厚的根基。

关于秦腔的起源,有资料称之:“形成于秦,精进于汉,昌明于唐,完整于元,成熟于明,广播于清,几经衍变,蔚为大观。”

相传唐玄宗李隆基曾经专门设立了培养演唱子弟的梨园,既演唱宫廷乐曲也演唱民间歌曲。

梨园的乐师李龟年原本就是陕西民间艺人,他所做的《秦王破阵乐》称为秦王腔,简称“秦腔”,这大概就是最早的秦腔乐曲。其后,秦腔受宋词影响,从内容到形式上日臻完善。明朝嘉靖年间,甘、陕一带的秦腔逐渐演变成为梆子戏。清乾隆时,秦腔名角魏长生自蜀入京,以动人的腔调,通俗的词句,精湛的演技轰动京城,如今京剧的西皮流水唱段就来自于秦腔。

秦腔所演的剧目数以万计,传统剧目大多出自民间文人之手,题材广泛,内容纷繁,大都表现出较强的人文性和浓郁的秦地民情风俗色彩。

传统秦腔剧目的内容大致可分十类:抨击封建统治;歌颂爱国主义;赞扬正义;描写历史人物;表现妇女坚贞不屈;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;赞颂人民高尚品质;表现悲欢离合的爱情;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;也有表现神鬼,且带有迷信色彩的戏。

秦腔唱腔慷慨激昂,苍劲悲壮,既有西北黄土高原“天苍苍,野茫茫”的浑厚深沉、豪放激越的风情和刚劲之气,又兼有缠绵悱恻、细腻柔和、轻快活泼的特点。

欢音、苦音是秦腔唱腔最基本的两种表现形式,前者表现欢快、喜悦情绪,后者则抒发悲愤、凄凉情感。板式有慢板、二六、代板、起板、尖板、滚板及花腔,其中拖腔尤富特色。主奏乐器为板胡,发音尖细而清脆。秦腔的表演朴实、粗犷、豪放,富有夸张性,“唱戏吼起来”被誉为关中十大怪之一。

角色行当分为四生(老生、须生、小生、幼生)、六旦(老旦、正旦、小旦、花旦、武旦、媒旦)、二净(大净、毛净)、一丑,计十三门,又称“十三头网子”。各门角色都有独特的风格和拿手戏。其表演生活气息浓厚,程式严谨,技巧丰富。身段和特技有趟马、拉架子、吐火、吹火、喷火、担子功、梢子功、翎子功、水袖功、扇子功、鞭扫灯花、顶灯、咬牙、耍火棍、跌扑、髯口、跷工、獠牙、帽翅功等。

秦腔的脸谱也别有讲究,讲究庄重、大方、干净、生动和美观,颜色以三原色为主,间色为辅,平涂为主,烘托为辅,所以极少用过渡色。在显示人物性格上,表现为红忠、黑直、粉奸、神奇的特点。格调主要表现为线条粗犷、笔调豪放、着色鲜明、对比强烈、浓眉大眼、图案壮丽、寓意明朗、性格突出、格调“火暴”,和音乐、表演的风格一致。


自乐班好不自在

秦腔几乎成了老陕们业余活动的一切。正如贾平凹所说,几乎每个关中农民都是由秦腔迎到世间,又由秦腔送他们离开,秦腔已经成为人生的盛大典礼的象征。

曾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,弥漫在秦砖汉瓦之间浓郁的秦声秦韵陶冶着秦人,在古老的城墙下,听秦腔、吼秦腔成了今天许多西安人日常生活中的一大乐事。而自乐班则成了他们表演的舞台。


自乐班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票友下海,几个人,不需舞台灯光,伴着铿锵锣鼓几件简单的乐器便可演绎人间悲欢。在西安沿着城墙根走一圈,随处可见。在城墙根下听自乐班,天作幕布地为台,无拘无束。唱戏的投入,听戏的也投入。唱者多为关中汉子,方面阔口,状极威武。提袍抖袖,大吼大唱,一条嗓音破空飞去,撞在城墙上,踅回来,声犹震耳。

在自乐班,演员即观众,观众即演员。从周秦汉唐一路走来的陕西人,他们迷恋秦腔,并不全因它土生土长古音古意,而是秦腔石破天惊的撕扯吼叫最能表达他们灵魂的渴望震颤。有人说,西安这个城市,地下埋有皇陵,地上建有寺庙,阴气重于阳气,人们正是用秦腔惊天地泣鬼神的阳刚之气,来平衡几千年郁积的阴气,据说能达到阴阳平衡、刚柔并济之功。

西安城里有一座门面堂皇的易俗剧院,这里可谓是秦腔的艺术殿堂,名角大腕云集。剧院经常上演传统折子戏经典名剧《三滴血》、《铡美案》、《屠夫状元》,台上名角表演得精湛绝伦炉火纯青,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迟迟不归。

秦人爱看秦腔,爱听秦腔,不论男女老幼都对秦腔如醉如迷,有线电视多达半百,但陕西人独对陕西电视台的《秦之声》情有独钟。尤其是农村,每逢《秦之声》开始,或有剧团演出,村里人几乎一律放下手中的活,甚至连饭也不吃了,去听秦腔。陕西人不但爱听,爱看,更爱唱。秦人几乎都能吼上几句秦腔。看秦腔时,台上一人唱,地下万人和,摇头晃脑,好不自在。

吼出来的喜怒哀乐

陕西民风古朴,关中人干活出大力,吃饭用老碗,唱起戏来自然也用大嗓门。关中的主要地方戏秦腔,其特点就是高昂激越、强烈急促。尤其是花脸的演唱,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,当地人称之为“挣破头”。外地人开玩笑说:“唱秦腔要具备三个条件,缺一不可,一是舞台要结实,以免震垮了;二是演员身体要好,以免累病了;三是观众胆子要大,以免吓坏了。”这种说法尽管过分,但是吼上两句戏,对于关中人来说,无论是唱的或听的都是很乐意的。在地里干活累了,吼上两句秦腔,吼的人有劲了,听的人也不乏了;赶马车途中,寂寞了,吼上两句秦腔,吼的人有精神了,听的人也高兴了。每当农闲之季,或者逢年过节,爱唱戏的人们总喜欢聚在一起,吼上几段。这时候,只要弦子一拉,锣鼓一打,附近的男女老幼就会立刻闻声而动聚拢过来,或当演员,或当听众。吼的人,脸红脖子粗,吼得“走火入魔”;听的人,息声静气,听得如痴如醉。关中人认为,这才是真正的秦腔,听起来过瘾、解馋。

同在秦地,狂热却各不相同。梨园趣谈上有过这样一段记载,说某剧团上演《铡美案》,演到陈世美赠银秦香莲想息事宁人时,台下一老太太站起来大声嚷道:“闺女,别接!咱不要他的臭钱!”此事一时传为美谈。

直到今天,当陕西人在一起谈起本本主义时,会不约而同地用《三滴血》中糊涂的五台县令晋信书的台词来形容,可谓形象生动:“愚民无知,懂得甚么?书上记载,岂能有错!”秦腔的影响直至于斯。

秦腔如同秦兵马俑阵一样壮美豪放,气势磅礴,承载着大西北黄土地的千年风情神韵,蕴藏着中华艺术的瑰宝;秦腔像黄河、秦岭一样博大雄浑,传递着民族文化的精神魂魄,万古不变。秦腔随历史同行而来,必然与时代同步而进。秦腔以戏曲经典,诠释着历史文明,她以通俗艺术陶冶着时代精神。

秦腔首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是国家对古老秦腔剧种发源陕西,流播西北,以及在清代远涉京华,传至中原、东南诸省,孕育了诸多剧种(包括京剧在内)做出重大贡献的肯定,必将促进秦腔艺术的进一步发展。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会员

x

评分

参与人数 2人气值 +5 收起 理由
爱做美食 + 3 赞一个!
鑫盛景园 + 2 赞一个!

查看全部评分

鑫盛景园 该用户已被删除
发表于 2014-8-6 06:31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鑫盛景园 该用户已被删除
发表于 2014-8-6 06:32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黑珍珠 该用户已被删除
发表于 2014-8-6 08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8-6 12:03 | 显示全部楼层
鑫盛景园 发表于 2014-8-6 06:32
这是你的孙子?

是啊!谢谢薛医生!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8-6 12:04 | 显示全部楼层
黑珍珠 发表于 2014-8-6 08:55
秦腔是西北黄土高原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,也是三秦文化的典型代表,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。

老陕爱秦腔!
鑫盛景园 该用户已被删除
发表于 2014-8-6 12:23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8-6 12:24 | 显示全部楼层
鑫盛景园 发表于 2014-8-6 12:23
大哥真是好福气啊!

谢谢关注!借你吉言!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8-7 04:20 | 显示全部楼层
爱做美食 发表于 2014-8-6 20:46
欣赏汉茂油桃老师介绍的【 承载千年风情神韵——秦腔:黄土地上的苦乐歌】佳作!

谢谢光临!遥祝快乐!
        
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

手机版|公众号|小黑屋|可爱老人网

GMT+8, 2025-1-20 12:02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