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15-6-14 18:37 编辑
4.铁匠、白铁匠和铜匠
铁匠
铁匠一般都有一个自己的铁匠铺,有一座用来煅烧铁坯的火炉,在火炉的连接处有一个大的用手拉的风箱,主要用来控制火的温度和力度,一般称为掌控火候。火炉所用的燃料有木炭和煤炭,对木炭和煤炭的要求比较高,一百公斤煤炭中大约只有十来公斤煤可以用来打铁,能够打铁的炭叫铁炭,一个铁匠一般会带一到两个学徒,学徒的主要工作是用一把比自己师傅大出五六倍的大铁锤,帮助师傅把用来制作工具的被炉火烧熟了的铁毛坯打成所需的形状,在最后工具成形阶段就没有学徒的活了。 铁匠用来打铁的工具有:小铁锤、大铁锤、铁夹(用来夹烧热了的铁坯)、砧子(铁匠打铁的平台)等。“半间东倒西歪屋,一个千锤百炼人”是旧时铁匠师傅的真实写照。一张铁砧,几杆铁锤,几把夹剪,风箱、火炉是打铁人的基本家当,将锻打的铁块,烧红放在铁砧上,大锤、小锤轮番对打,一件件锨、耙、镰、犁、铲、刀、叉、钉等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工具、用具便打造出来了!
白铁匠。 镀锌铁皮俗称白铁皮。制作白铁皮器皿的师付称白铁匠。过去漏斗、喷壶、马灯、钱箱、铁皮盆、烟囱、铁皮大小水桶、酒端子,油抽子等都是白铁皮制作。白铁皮器皿制作看似简单,其实要求很高,要做到不漏气、不滴水。
白铁匠的工具有铁尺、剪刀、圆规、木锤、冲、钳子、铁砧等,没有图纸。老师付完全凭经验下料,一剪刀下去要准确无误,裁多了浪费,剪少了咬不上口。剪裁后全靠手工敲打折边咬合,锤打铆合时要掌握好火候,不能伤铁皮表面,否则损伤处容易生锈不经用。因为白铁匠离不开敲打,所以人们还未走进店铺,就能听到不绝于耳的乒乒乓乓敲打声,这也说明生意兴隆。除了敲打铆接还有锡焊,器物成型后,在连接部位还得用锡焊加固;焊前先要擦干净白铁皮表面,用硫酸清洗,将烙铁放在炉子上烧红,蘸点松香和焊锡,“吱”的一声一阵白烟过后焊缝上就注满焊锡了。 铜匠。
过去每家每户离不开铜锁、铜壶、铜锅、铜瓢、铜铲、铜锣、铜茶盘、铜香炉和铜酒壶等各种器件,如此就有制作这些器具的铜匠。铜匠按营业方式分两种,一种是没有作坊店铺的铜匠,通常就是挑一副铜匠的挑子,早晨出门走街串乡,持由五块铜片串成的“铜串子”,手一抖,铜串子一阵哗啦啦叮铃铃脆响;手再一抖,铜串子立马收成一叠铜片,那做派仿佛唱戏的甩水袖一般,煞是有味。那铜串子既是游方铜匠的行当招牌,那叮铃铃的铜串声,也算是铜匠行当的特色吆喝。听到这铜串声,有那需要的,就将脑壳探出门来,招呼一声:“换个脸盆吧!”或者“给铜瓢接个把咧!”一般来说,游方铜匠,打制的多是居家过日子的小器皿,且以修修补补为主。有店铺作坊的铜匠,一般都有自己的炉子,如加工铜烟壶,铜唢呐嘴,制铜杯铜器具,需要熔化各种铜原料。经营就有规模了,打制物件,往往是成批量的,那生意做得好的,还往往有较为固定的客户。
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,塑料、玻璃、陶瓷与不锈钢制品迅速占领市场,铁匠、白铁匠和铜匠也只能退出历史午台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