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大山之子 于 2025-4-20 21:00 编辑
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而婚姻则是维系家庭及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。过去曾有过那么一个故事,记者问放羊娃,为什么放羊?娃说,为了赚钱。赚钱为什么?答曰,娶婆姨。再问,为什么娶婆姨?答曰,生娃!再问为什么生娃,答曰,放羊,依此巡环。这个故事反映的是农耕时代的基本法则。当下虽然社会进步了,依然遵行着这个法则,只不过形式大同小异而已! 当下随着科技的进步,社会的发展这种铁律已经被打破,很多年青人产生了不结婚、不生孩子的思想。据统计,我国每年出生大致是800多万,而每年的死亡人口在1100万左右,人口增长出现了负值。造成沿海发达地区用工的严重不足,使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红利戛然而止,这就影响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! 笔者认为当下部分青年人不结婚、不生孩子的根源。 一是结婚成本过高。先说住房吧,以三四线城市为例,光是一套百多米的住房就是上百万左右,首付也需要几十万,这应该是二代人一生的积蓄。就是农村自建房,像样一点的恐怕也不能少于30几万吧。如果是在一、二线城市少则也在上千万甚至更高的水平,让人望而生畏! 再说结婚彩礼吧,普通农村青年成个家里,彩礼少说也要16万、加上三金也要5万,还有车低档的小车也在16万。如果算上其他用度,将媳妇娶回家就要小40万。如果是城市青年恐怕费用还要翻上几番! 其次养育成本飙升。从育儿到子女大学毕业,据《中国生育成本报告》国人家庭育儿成本约48.5万,再加上学区房和课外教育的投入,就更增加了对‘生育悬崖’的恐惧。 三是就业困难、职场压力大,也动摇了年青人的婚姻观。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的,我国已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,尤其是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模式下,就业难度就更大,随之职场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。网上不是说,AI不会去抢人的饭碗,但会AI的人会逐渐淘汰那些不会AI的人。 从这点上看,就业开始向高端上看齐,无形中就增加了就业的难度。由于工作的不稳定性,也让年轻人对婚姻产生了恐惧感。 四是价值观的变化使婚姻的架构发生偏移。在后物质时代,超过67%的90后认为"自我价值优于家庭责任",因此,婚育观从"人生必修课"转为了"选修课"。使独居人口骤然增加,达到近1个亿的规模。 还有女性就业率的提高、收入的增加也推动了传统的婚姻观的改变,更提高了婚姻的门槛。 五是男女关系的多元化使婚姻的概念向外延发展。长期伴侣、周末夫妻、开放式关系等新型亲密关系出现,也使传统婚姻的吸引力下降。 六是卫生、医疗、幼儿入托、孕假、工资待遇等等政策方面的缺失,也是构成婚、育难的瘾患。以上林林总总使婚育壁垒增高,且短期难以改变。因此我非常推崇我们那个时代的婚育观,结婚不要彩礼,不讲排场,坚守初心,忠于爱情。不知网友们怎么看?
|